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这世界危在旦夕

分卷 1550

这世界危在旦夕 通吃 1840 2024-05-05 14:15

   屈先生收。

   报文很简单,也是来要青霉素的。

   纽约目前人口近五百万,对药品的需求量比整个加州还大。

   小洛克菲勒说纽约的病患和医院目前急需青霉素或其他抗菌类药物,有成千上万的病人在等着它救命。

   如果屈永秋手里有特效药,不管什么价格,洛克菲勒家族都全部买下,并立刻安排人来运输,用铁路尽快送往纽约。

   小洛克菲勒表示,如果屈永秋能帮上忙,算他欠个人情,必然会有回报。

   使馆人员则表示,洛克菲勒家族在洛杉矶的律师已经来了,就等着见屈永秋。

   屈永秋顿时头大,他将电报摊开给约翰神父和银行经理看,为难的表示他只怕没办法履行刚刚的承诺,必须帮洛克菲勒家族这个忙。

   约翰神父面有忧虑,银行经理却莫名其妙的露出几分喜色。前者没法跟大财团抗衡,只能要求至少给加州留下一半的药品。

   “先生们,别太紧张。我已经向帝都卫生部发了越洋电报,告知药品在加州很受欢迎。第三第四甚至第五批特效药应该都在海面上飘。

   每个批次至少能满足一点五万人的需求。我将到港的第二批分成两半,一半给纽约,一半留给加州,应该能缓解你们当前的用药紧缺问题。

   等后续批次陆续到港,就彻底解决问题了。”

   这话并不能让约翰神父有丝毫放松,他明显更明白什么叫做美国——当一件救命的物品稀缺时,资本主义能让其价格涨到天上去。

   接下来找屈永秋买药的人会络绎不绝。今天是洛克菲勒,明天就可以是梅隆财团,后天兴许就是摩根财团,总之美利坚的大人物多得很。

   区区一个南加州的卫理公会医院有什么资格来抢?

   至于说等三个月后‘兄弟医药’的工厂恢复生产?呵呵......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不了解美国,更不了解美国的财团。

   约翰神父最终只拿走了够七千人使用的抗菌特效药,当宝贝似的叫了很多人从港口仓库取走。另一半则被洛克菲勒家族派来的律师弄走了。

   那名律师还给屈永秋一张空白支票,告诉他可以在上头填上一个‘合理’的金额。至于‘合理’是多少,就看屈永秋的想象。

   当屈永秋拿着空白支票发愣时,花旗银行的经理按捺不住的靠过来,兴奋的低声问道:“屈先生,您需要贷款吗?

   现在正是药品奇缺时期,贵方药厂肯定要扩大产能吧。

   远在中国的制药厂总不怕被人丢炸弹的。对这种有稳定回报的投资,花旗银行绝对给与最优惠的支持。”

   第72章 资本主义嘛

   在没有抗菌抑菌类药物之前,人类面对病菌感染就犹如面对艾滋病,谈之色变,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青霉素类药物在1910年的世界各国陆续出现后,无不被视作改变人类命运的神药。在三五年内,这玩意的产能都不可能满足病患需求,注定是稀缺品。

   银行最喜欢给掌握这类稀奇资源的企业提供贷款了,风险低,利润大,回报稳定。当‘兄弟医药’的纽约工厂完蛋,全美上下瞬间疯了般寻找其他货源。

   这时候,欧洲是指望不上的,英国也没多余的特效药供应美国。缺货甚至难倒了手眼通天的财团,市场一片恐慌,甚至影响到了股市。

   意外的是,中国为了加速工业化,将自家也紧缺的药品产能拨一部分对外销售,换取资金和产品。

   作为花旗银行洛杉矶分行的经理,伊斯特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座金矿。他跟着卫理公会医院的约翰神父找到屈永秋,希望能跟中国负责医药生产的官员联系上。

   “屈先生,花旗银行愿意为贵国的医药产业提供百万量级的美元贷款,帮助贵方提升产能。”伊斯特拿出了很大诚意,百万量级贷款是他的信贷上限。

   屈永秋很感动,但他已经大概摸清市场状况,摇头道:“非常感谢花旗银行的支持,但我们现在每周到货的药品销售额就快两百万美元了。”

   啊......伊斯特意识到自己格局不够大——目前美国医药市场掀起一场大变革,中国人恰逢其时的撞到了药价飙升。

   如果每周有一条货船抵达洛杉矶港口。以现在的药价,中国每个月的销售额就突破千万美元。虽然不知其成本多少,但肯定利润率极高。

   伊斯特心头先是一沉,为自己可能上不了盛宴餐桌而沮丧。但他下一秒就极度振奋——每月千万量级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