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24章 蒸汽机

这世界危在旦夕 通吃 5405 2024-05-05 14:15

   四月份,赖在帝都潞河驿的‘联邦’等人总算要重新启程。

   开春后,郭海带队进了帝都,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他跟当今大明官僚体系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同乡,也不是师生,就算以商人身份出现,也无法获得信任。

   唯一有所收获的,依旧是在驿站得知来自江南的消息——松江府出了一伙反贼,枪炮犀利,势大难制。

   为首之人诨号‘周天王’,实名‘周青峰’。

   “姓周的在上海?”郭海心头安稳许多,之前不知道对手在何处,总是有些忧心。现在战争迷雾稍稍打开,至少知道对手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

   “三四个月就做到横行一府,也算了不得。”

   只是消息杂乱,并不一致。有说松江府彻底糜烂,反贼聚集十多万大军日夜攻打府城。也有说贼子不过数百,在府县乡镇流窜。

   但毫无疑问的是,‘扒坟拆屋’的做法把整个官绅阶层都给得罪了。

   严丽亲自跑了趟通州,向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夫和商人询问过多次,颇为惊讶。她与郭海商议,“姓周的直接与官绅为敌,不怕大明朝廷调兵进剿么?”

   郭海失笑道:“只看松江府对反贼毫无办法,就知道其丧失底层动员能力。姓周的是土共一派,肯定是走泥腿子路线在搞革命呢。

   大明朝廷反应一向迟缓,等大臣们商议出对策,调集大军,至少也得半年后。这还得一切顺利,否则半年后又入冬,时间还得朝后推。

   ‘圣光’那伙人选了上海做基地,肯定没打算从陆路去辽东,绝对是走海路。他们必然选靠近朝鲜的宽甸一线,甩开明军攻击赫图阿拉。”

   郭海不笨,只要想想就能明白‘圣光’团队的大致战略决策。在帝都碰壁后,他也明白自己得转换方向。

   “目前天气转暖,通州人员流动多,利用京杭运河向南方释放传染病吧。可以一路破坏山东、江苏,乃至整个江南的社会结构。

   我们则向北,带着假路引,雇些工匠前往辽东,向建州女真贩卖火器。现在的努尔哈赤刚刚自称‘天命汗’,应该会接纳我们的。”

   ‘联邦’11号人,在帝都高薪雇了几十号工匠和健壮家奴,卖了马匹和车辆,朝山海关而去。

   临行前,严丽把一个玻璃瓶送给驿站某个对她有意思的官老爷。她把对方撩的神魂颠倒,还说瓶子内有定情之物,但三日后才能打开。

   而在松江府,当满城官绅在琢磨黑火药,度过粮食危机的‘圣光’团队没把多少精力放在农业上,而是继续攀爬科技树。

   大量人口涌入给‘新华’这块根据地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团队开始修砖窑、干馏窑、炼焦窑。

   机械组本想搞水力纺纱机,但人力的增多,让他们决定跳一步......上蒸汽机。

   和水力机械的几十个零部件相比,蒸汽机的复杂度提升一个数量级。如何生产数百个能组装到一起且正常工作的部件并不是件容易事。

   这不是有图纸就行的。

   仅仅靠机械组的十来个人没办法从头开始完成整套流程的,但他们带到明末的最重要资产要派上用场了——一套精铸模具。

   包括齿轮、连杆、轴套、气缸、曲轴、飞轮、锅炉,一些难以通过水力车床加工的复杂或大型零配件将用精铸的办法来生产。

   材料就是石墨坩埚炉里生产的精炼钢水,以确保零件有足够的强度。

   “江南缺乏建造水库的条件,河道水流低缓。当前水力机械的功率大多在五马力左右,拼死也到不了二十马力。

   以当前的标准来看,我们的材料足够好,加工精度也足够,能保证气缸和活塞的漏气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跨过十八世纪的瓦特式低压蒸汽机,进入十九世纪早期的高压蒸汽机。

   这会让蒸汽机体积变小,效率提升,功率更大,让我们轻松拥有五十到一百马力的动力源,且不受水源限制。”

   机械组的组长在常委扩大会上做报告。

   “蒸汽机关键零部件模具的全重近三吨,是我们带到明末的最笨重玩意。如果它不能发挥作用,我们就亏大了。

   实际上,机械组和冶炼组合作,在三月底试铸了一批铸钢齿轮,性能还不错,公差尺寸配合的非常好。稍有不足也通过钳工修整达到标准。”

   面对机械组的侃侃而谈,坐在上首的萧金浪扭了扭屁股,觉着自己颇像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的议员老爷——明明屁都不懂,却掌握了资金分配权力。

   要搞蒸汽机就需要整个团队配合,最好的人力物力必须向机械组倾斜。这会影响到对外经贸和治安。

   机械组的理由是:“蒸汽机的动力更大更稳,越早产出,后续的工业产能越高。改装成明轮客货船后,运力和速度都更大,且可以不再受海风限制。”

   说到海风限制,这确实是个绕不开的难点。因为现在做海贸必须在固定季节等季风,没风就只能歇着。

   萧金浪对季风倒不怎么在乎,他转首问军事组,“以我们当前的军力,能稳住松江局面一年不乱吗?”

   军事组七人被问的尴尬不已,齐齐扭头去看周青峰。周大爷‘哦’了声,“一年后?真要一年后,我可以沿着运河去打帝都了。”

   这话说得开会众人嗤嗤发笑。

   ‘圣光’团队抵达明末后,处处小心,生怕有伤亡。军事组训练一百个‘协警’也当宝贝,在赵港镇死伤十来个,心痛的不得了。

   可松江官绅背后搞鬼,逼得周大爷带了毫无训练的两千流民杀了出去,打了一场低烈度战争。

   两千流民在死伤逃散过半后,数量反而变成五千。队伍显得杀气腾腾又令行禁止,在古代已经堪称强军。

   但这不够。

   这五千人目前正在进行优选,剔除体质和思想不适合继续当兵的,再补充了足够的青壮。周青峰打算维持三千兵力,快速,精干又有机动性。

   旁人学不来这等快速成军的做法,只能干瞪眼叹服。

   军事组只能放弃了原有的建军计划,全力配合训练指挥这支‘天王大军’——让这支吃饱喝足,全训全练的队伍发展一年,周青峰真敢带它沿着运河去打帝都。

   “其实我个人觉着,如果有船的话,明年开春,我们就应该朝辽东运兵,一来建立前进基地,二来对野猪皮发动试探攻击。”周青峰说道。

   萧金浪点点头,“我们正向南京方面的明军采购船只。目前有个自称锦衣卫百户的家伙正在新华镇晃荡,打算跟我们谈一谈。”

   锦衣卫?

   这倒是让人有些兴趣。

   可此刻就在镇内的马百户却板着脸,站在镇外正在修建的校场,眉头紧皱。他明面上奉南京陪都诸大人之命,潜入贼巢探查蓄势,实则是来谈生意的。

   这生意还没谈,反贼倒是坦然,公开诸多场所,任由马百户行走。他自然想知道‘新华’贼军战力如何,于是被引到校场。

   此刻已经入夜,可贼军还在作训。他们以五百人一营,带着装备,全副武装的在新华镇周围呼号跑动。

   一名军事组成员亲自作陪,带马百户开了开眼——夜间吹哨,紧急集合,跑两公里。

   哨声一响,‘新华’军刚刚修好的一座军营就跟炸锅似的吵闹。

   首先是连排级军官晕头晕脑的跑出来接受指令,接着是底层的班长开始吆喝,把睡下没多久的士兵从被窝里轰出来。

   夜里黑乎乎,场面糟透了。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列队不整,号令不齐。

   折腾半小时,过半士兵要么没穿好衣服,要么没拿装备,傻了吧唧的站在军营宿舍外,东张西望。

   下令的军事组成员也算见怪不怪,点着火把,指出这一营人马犯下那些错误,那一级指战员没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要求众人检讨之后......回宿舍去。

   想睡觉?做梦吧。

   把装具放好,衣服脱了,钻进被窝。

   过半个小时,再吹一次紧急集合哨。

   军官也好,士兵也好,没有不骂骂咧咧的。可谁也没奈何,只能服从命令。若有人不听话敢违令不尊,轻则被关小黑屋,重则斩首。

   总有人不信邪,但已经被周天王处置过。剩下的也学乖了,军令如山不是开玩笑。当反贼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

   旁观的马百户看来倒是倍感新奇。明军早就散乱,别说搞训练,连士兵都没了。世袭军官穿起长袍,恨不能当个文人。

   此外明军对士兵的惩戒可比‘新华’贼军严厉的多,克扣粮饷算什么?根本没有粮饷可扣。若违令不尊,割耳割鼻,穿箭抽鞭,乃至砍手砍脚,破腹火烧,有的是办法。

   但‘新华’贼军却顶多是骂,连抽鞭子都没看见。马百户估摸陪同的贼首怎么也算个‘千户’老爷,居然跟小兵讲道理,还教导如何铺床叠被之类杂务。

   斩首?

   尽是嘴上说,没看见啊。

   夜间紧急集合,折腾了整整三回。从入夜不久的戌时,一直搞到凌晨丑时。每回都是等士卒乃至军官放松警惕,睡的迷迷糊糊,‘千户’大人就来吹哨子。

   马百户只在旁边看着都替贼军士卒喊累。

   等第三次紧急集合后,全营从出宿舍到列队的时间总算压缩到一刻钟,衣服鞋子还算整齐,打好背包,带上长矛。

   演练三回,马百户从嘲讽嗤笑到又惊又怕,再看陪同的‘千户’还勉励贼军上下几句,然后下令给全队加餐,吃夜宵。

   每人两个馒头,一条鱼,补充营养。

   士兵们原本又累又困,满腹怨气,但听到有吃的,顿时喜笑颜开。集合成绩好的可以排队先去,垫底的只能继续站一会,吃前者剩下的。

   校场上此刻不允许随意走动,但可以小声吵闹几句。不同连排间开始问候对方祖宗。先走的喜气洋洋,留下的只能哀求对方好歹剩点。

   马百户越看越是瞠目,光是吃饱喝足就能让贼军士卒拼死效命,官军哪里是其对手?陪同的‘千户’还摇头说练的时间太短,士兵文化不高之类的,显然还很不满意。

   “这等练法已经胜过九边大将之家丁,贵部要练出什么样才行?”马百户忍不住问道。他来之前还觉着贼军再强也有限,但看过人家夜间练兵,堪称大开眼界。

   军事组这位只哈哈一笑,只留一句:“说了你也不懂。”

   马百户差点被这句噎死。他在新华镇考察四五日,见了反贼诸多头目,男女都有,军政民事都有参观。

   随后一个多月,马百户为生意又多次来过,每次来都会去校场看看。他原本还指望能找到些贼军弱点,便于日后官军进剿,但这心思很快就熄了。

   贼军士卒一天一天的健壮,从面有菜色,形容消瘦,逐渐红光满面,骨肉饱满。

   等到五六月份,其行止完全不像是农家子弟。不少指挥员和百户大人交谈都抬头挺胸,从容有度。普通士卒也面有笑容,容精神旺盛。

   “这都是拿银子喂出来的呀。”马百户看过‘新华’贼军的伙食,不但能吃饱,还顿顿有肉。

   尤其是从五月份开始,餐桌上的鱼虾多了起来。

   鸡鸭猪牛的养殖太慢,但松江靠海。为尽可能获得肉食,新华反贼鼓励渔民到长江或沿海捕鱼。

   为了提高捕捞量,反贼向南京等卫所订购或租用战船,还改良渔具,培训渔民,到离海较远处捕捞——军事组有一名从海军来,正好派上用场。

   不但吃的好,贼军穿的也好。

   统一的灰色棉布军装,千层底的布鞋,连内裤和袜子都配上。鞋底都不是手工做的,而是用厚实麻布做料子,用水力机器扎出来的。

   三千人不事生产专门训练,这得花多少钱粮?可贼军硬是舍得。

   统一整齐的装具让贼军士卒区分于其他人,地位和待遇跟在工坊的贼匠类似,明显要比寻常贼众高一大截。

   按贼首说法,要以此塑造军人的荣誉和权威——马百户为此又撇嘴又叹息,贼配军要啥荣誉啊?可有荣誉的贼军看着确实挺能打。

   这一日拖的一日,朝廷诸公还没对松江府的局势做出反应。地方缙绅也看明白,贼军越来越强,越来越难以清剿。

   待到六月底,第一台蒸汽机的原型机被造了出来。它被用于给同样刚刚建成的生铁高炉充当鼓风机。

   这原型机的锅炉要烧三个小时的水才能达到工作气压。可它一旦开工,其曲轴直接连通鼓风机的活塞,飞快的来回动作。

   水力鼓风机只有五马力,带动鼓风机就跟老牛拉车一样,慢慢吞吞。空气进入高炉内的节奏都能屈指数出来。

   可等二十马力的蒸汽机上来,哪怕是个原型机,可它动作的速度快了几倍,鼓风机活塞动起来已经有残影。

   进入高炉的气流骤然增加,能听到呼呼的风声灌了进去。

   进气量暴增,参与燃烧的空气也就越多,高炉内的木炭瞬间变得红亮,炉内温度暴涨,就连烟囱从喷出滚滚热浪。

   马百户带了一副水晶墨镜,肉眼看向高炉内的生铁,惊讶发现那些硬邦邦的铁块正在快速化作铁水——高炉内温度总算达标了。

   这还了得?

   以后贼军岂不是想造啥就造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