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北王

第1311章

镇北王 关宁靳月 2951 2024-02-28 12:57

  袁崇清是礼部右侍郎。

  他在任时间不到一年,算是新上任的。

  人们都称礼部为亡部。

  在礼部为官任职危险性太高,尤其是主官位置。

  新朝建立后,礼部尚书换了三个,直到松永年坐上来,才算安稳。

  至于左右侍郎也换了好几个。

  能在礼部为官的,基本都是老儒学究们。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懂变通。

  什么事情都能跟他们扯上关系。

  陛下要征收商税,他们跳出来说不该与民争利。

  陛下要整顿吏治,他们说有违礼法。

  陛下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他们更不满意。

  反正就是跟陛下对着干。

  这就导致换了一位又一位。

  前任礼部右侍郎因受到前朝余孽作乱事件的牵连而被惩处,袁崇清才由郎中接任。

  可他又走上了作死之路。

  今早起来,就听同僚讲述昨晚事迹。

  此事已经在朝中传开。

  甚至都传到了民间。

  袁崇清心知,这必然是背后有人有意在推波助澜。

  他可能要被当枪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确实是胡说了。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但不能在那种场合说出来。

  现在正是举国同庆时,他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越想越不安。

  袁崇清觉得自己还是要识时务,便主动来找陛下认罪!

  “麻烦成公公给通报一声。”

  袁崇清祈求着。

  “你有脸来?”

  成敬言语间很不客气。

  “我……”

  袁崇清不知该怎么说。

  “陛下传你进去。”

  “多谢成公公。”

  袁崇清看着四下无人,将拿在手里的钱袋悄然递给了成敬。

  他是想打听打听陛下的反应。

  结果成敬根本就没有理他。

  是成敬清廉么?

  当然不是。

  成敬当然也收会收钱,但他有两个原则,一不收大钱,因为过犹不及。

  二不收犯了不可饶恕错误人的钱。

  袁崇清就属于后者。

  不分场合,不知轻重。

  他活不久。

  袁崇清战战兢兢的进了垂拱殿。

  他已在来的路上想好了说辞,求得陛的宽恕,可在进来后,却发现在殿里的还有好几个人。

  他以为只有陛下自己。

  这就尴尬了。

  首辅薛怀仁,次辅公良禹,兵部尚书费田,户部尚书薛庆,及骠骑大将军庞青云等天策府诸多将领。

  这是内阁议事啊。

  袁崇清尴尬到了极点。

  他来的可太不是时候了,低着头站到了一边。

  “当务之急,朝廷要做的有两件事情。”

  关宁沉声道:“一为奖赏,二为抚恤。”

  “将士们不能白死,血不能白流,在这方面绝对不能打折扣。”

  费田站了出来。

  “回禀陛下,我们兵部正在统计战功,最多三日就会出来一个大概的方案。”

  “好。”

  关宁开口道:“在统计战功方面要跟天策府多沟通,不能存在有虚报瞒报的情况,但也不能有漏报的情况。”

  “庞青云,你负责监督。”

  “是陛下。”

  关宁嘱咐道:“战功关系着将士们的奖赏晋升,一定要严谨,绝不可出现冒名顶替等恶劣情况出现,若有发现,严厉惩处!”

  他就是带兵出身。

  自然知晓这其中门道。

  事实上,隐瞒战损,虚报战功的情况多有发生。

  当发生大规模战乱时,这就没有办法记录了。

  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别人有怎么知道。

  这记录战功就复杂了。

  一般会直接记在一个集体上,比如这个伍,这个什等。

  具体个人报多少,也就是主官将领的一句话。

  将领们激发士气时总会说一句话话。

  本将会为你们请功。

  其实原因就在这。

  关宁不想稀里糊涂,谁的就是谁的。

  多劳多得。

  有功者赏。

  这样才能服众,但这样就更增加了统计难度。

  “这个事情不着急,拖得时间长也没关系,主要是要准确。”

  关宁开口道:“就算报上来战功,你们也要查问准确性。”

  他太清楚,自己的功劳被别人冒命顶替那种感受了。

  “是!”

  关宁这种态度,要表达出来的,就是公平公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定立的标准。”

  费田开口道:“如果按照之前定立的标准,那光是抚恤金便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其实,您大可不必这样。”

  费田继续道:“您应该了解前朝,兵部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很少很少,而且大多到不了其家人手中,您这定的太高了……”

  “就是因为前朝没有,朕才会定如此标准。”

  关宁神色平静。

  他知道费田他们是什么心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是皇帝,我让你们打仗你们就该去打,就该去死。

  是这样没错。

  在封建思想下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但不能长久。

  久压必反!

  军队是国家安稳之根本,在这方面关宁不会吝啬。

  他就是要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的为他打仗。

  等他要增兵的时候,不会存在背井离乡,想办法躲避的情况,要让他们蜂拥而至。

  提高待遇,增加他们的荣誉感,这才是正途。

  “费大人说的没错。”

  薛庆开口道:“若是按之前定立的标准,以国库所存,根本就负担不起!”

  “这次阵亡的人太多了。”

  因为基数大,哪怕标准低,都有很大的数额,更何况标准并不低。

  “就因为死的人多,才更不能降低标准。”

  关宁开口道:“先进行统计吧,再苦不能苦士兵,若是国库不足无法兑现,就用别的抵消,比如减免税收,分发土地,安置家属等。”

  “这……”

  薛庆又问道:“这是不是标准太高了?”

  “一直以来减免赋税是只有读书人和官员们才有。”

  “太高了?”

  关宁平静道:“各位的想法应该转变转变了,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众人沉默。

  在这个时代,当兵的并不值钱,也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

  因为当兵的都是迫于生计,或是迫于情势被抓了壮丁。

  社会地位低下,因而没什么特权。

  “兵者,保家卫国,守民平安!”

  关宁沉声道:“他们没资格有特权,那谁还有资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