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你若开挂,金钱自来

第359章 李嫂

  下午,常乐专程来到公司,找上赵志伟。

  他正在向投资部员工重新布置摸底工作。

  赵志伟见到常乐,开始诉苦:

  “老板,这货太鸡贼。刚刚摸完底,这货就把它摆上货架,让我们做了无用功。”

  常乐笑道:“呵呵,人家不傻,很聪明,不会等着我们布局。”

  “志伟,这项工作暂停,等对方把资产甩卖完了再说。”

  赵志伟点头说:“好,老板。也不知道这货准备卖多少资产……”

  新年元旦前夕。

  江夏结束至尊月子套餐服务,带着孩子回到家。

  经过一个月的体验,她彻底相信了专业的力量。

  不再抗拒其他人介入她的生活。

  她主动提出,要找一个保姆来照顾常江。

  既解放自己,也解放常乐。

  无论是夏清芳,还是谭小雅,都对江夏的提议举双手赞成。

  夏清芳也早有准备。

  在京城这座数千万人生活成长奋斗的城市,活跃着数十万计的保姆。

  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直至特级,都有依次对应的价位。

  价位与价位差距很大。

  差距不仅来自职业技能工作经验,还有学历和文凭。

  都说读书无用,显示确是照顾人的保姆行业,也与学历文凭挂钩。

  夏清芳经过熟人介绍多方考察,推荐了金牌保姆,李慧芳。

  一听名字就非常有时代特色。

  李慧芳,今年45岁,豫州人。

  她来到江州,走进常乐和江夏的家中,开始自我介绍。

  她同通常意义上的保姆,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没有膀大腰圆,没有乡音无改,她用很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自己。

  通过自我介绍,常乐江夏知道了很多关于李慧芳的个人情况。

  18岁那一年,李慧芳考上大学(大专)

  这一年228万人参加考试,最终录取了62万人。

  62万人中,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

  另外,这一年高中毕业合格率4.6%。

  只有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才能参加高考。

  而她就是4.6%中的一个,和62万人中的一员。

  因此,她成为村里乡里唯一一名上大学的女生。

  她带着大红花,在村里敲锣打鼓声中,走出了村走出了乡,登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

  登上火车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有万丈豪情。

  20岁毕业这一年,她分配到豫州一家国营化工厂。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农业所需的农药化肥,捧上了“金饭碗”。

  作为大学生,进厂后没有在生产一线,而是在厂办,做一些资料管理方面的工作。

  事情轻松,有大把时间。

  她可以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跨过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去厂里的电影院看电影;

  每个周末,会去厂里的图书馆看书;

  每半个月,还会约上几个朋友去豫州郊外的原野踏青。

  偶尔也会去厂里的舞厅,伴随disco音乐,踩着快乐无忧的节奏。

  在厂里的第二年,她认识了后来的老公,然后恋爱结婚生子。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平静快乐有序的生活会戛然而止。

  她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一定可以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

  然而,在孩子满周岁这一年,也就是她进厂的第4年,她和她老公下岗了。

  她清楚记得,接到通知书那一刻,脑子一片空白。

  天空依旧湛蓝树叶依然碧绿,但是在她眼里没有任何颜色。

  她一直以来所怀揣的骄傲,在通知书到手那一刻如同清晨的露珠彻底蒸发。

  下岗不是选择性下岗,而是无差别下岗,包括厂长。

  愤怒的工人把厂长团团围住,谩骂殴打,但无济于事。

  警察来了,带走了一批人,留下了一批人。

  包括厂长在内的这一批人,都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哭并没有用,解决不了问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是带着冷峻和无情。

  历史的道路再正确,也不会惠及所有人。

  聪敏的人提前警觉提前跳开,提前爬上火车顺应车轮滚滚之势,追风逐浪。

  实在的人原地踏步自怨自艾,最终成为历史的注脚,化为方向和道路的一部分。

  李慧芳和她的丈夫没有哭。

  沉默两天后,她们将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背上行囊毅然向北,开启生命新征程。

  李慧芳摆过摊,卖过水果,干过零售,也进过公司当文员。

  直到接触保姆这个虽然辛苦,但是相对高薪的职业,才沉下心来,细细耕耘。

  这一耕耘就是15年,15年后的今天,她的头上戴上了金牌保姆的光环。

  介绍完后,李慧芳总结说:

  “人啊,总是要向前看,向前走。”

  “等走过去再回头看,那些觉得天塌下来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扛一扛挺一挺,就会过去。”

  李慧芳说完,微微一笑,笑的很自然,笑的很释然。

  人性的坚韧在李慧芳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已经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化为一个不朽的符号。

  江夏听完李慧芳的自我介绍,连连惊叹其人生的精彩。

  “哇,都可以拍成电视剧了。”

  常乐问道:“李嫂,你丈夫现在在干什么工作?”

  李嫂回道:“先生,他现在在干货运。”

  好家伙,又是一个没日没夜辛苦的活。

  李嫂说:“辛苦肯定是辛苦,但只要能赚到钱,一切都是值得的。”

  常乐点头:“那你的孩子现在?”

  说到孩子,李嫂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在读大学。”

  “哦?哪所大学?”

  “先生,他还算争气,在哈工大。”

  “国之栋梁啊!”江夏说。

  有些人并不需要跟踪管理,也不需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只要给他一丝机会,他就能飞上天。

  因为,这些人的父辈身上有着很多人不具备的闪光点。

  这些闪光点照亮了前行的路。

  常乐总算明白,李嫂无论笑或者不笑,总能带给人祥和温暖。

  常乐点头,说起了正题。

  “李嫂,你是我们妈妈推荐的,我们肯定信任她,自然也信任你。”

  “关于待遇问题,我是这样安排的。试用期,每个月2万元,保险交齐……”

  “转正后,包吃包住每个月3万元薪水,保险交齐。年底视情况再追加额外奖金。每年半个月探亲假,你看怎么样?”

  这个价位已经达到行业顶尖水准,即便在京城也是高标准,个别富豪情况除外。

  常乐一直认为,只要钱给到位,加上真诚待人,人性中的善就会最大化激发。

  这和他经营公司的理念保持一致,毕竟开挂。

  李嫂惊讶,连忙致谢:“谢谢先生谢谢太太,我一定会努力工作。”

  然后,小东西常江醒了,又哭了。

  哭的哇哇大叫。

  江夏下意识要去抱,李嫂接过来:“太太,还是我来吧。”

  李嫂先用手放在常江嘴角处触碰一下,说道:“肚子不饿,可能是肚子痛。”

  接着,李嫂将常江从婴儿床上抱起来,翻过身,一手托举,一手按摩肚子,不一会:

  “噗噗……”剧烈的屁声传来。

  “太太,宝宝胃还小,不能喂太多奶。把胃撑大了不容易消化。”

  江夏脸红。

  她回家后的这几天,通常做法是:一哭就喂奶。

  反正就是奶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