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

  “我叔看的着急啊,所以我就给我叔出了一个招,卖一部分红参给兄弟公司,换回来的钱给同事们发发福利啊,不是挺好的吗?”

  许大海的话虽然是假的,但是很多国有公司,国有单位都在这么搞。

  以后的整个九十年代,更是搞的如火如荼,很多人觉的自己并没做错什么,毕竟钱不是进了自己一个人的口袋,是给一个小集体内的同事们发福利了。

  许大海记的最严重的可能就属粤省那边了,肆无忌惮,非常嚣张。

  省内大佬都管不了,最后举报信像是雪花一样飞往燕京,燕京大怒,命人直接把他们提溜到跟前来问责。

  苍南县药材公司的经理点点头,其实他对许大海的身份相信了八成,还是有两成的怀疑的。

  当然,他也没那个心思去刨根问底,红参没有问题就可以了。

  而且药材公司私下里倒卖药材,说出去也有点不怎么好,也就是私下里进行了,他去濛江县那边儿询问,对方也是不会承认的。

  “一共45斤,170块钱一斤,一共是7650块钱,我姓章,立早章,下回来了直接找我就行。”

  干瘦经理写了条子,让许大海去财务室领钱。

  竟然没有区分优等红参和普通红参!

  许大海不由的一喜,他自然不会出言提醒这事儿,开开心心的领了钱,赶紧离开了。

  许大海走在大街上,上午的阳光渐渐变的热辣起来,秋老虎开始发威。

  东北早就是冬天了,但是浙省这边还是秋天呢。

  “45斤的红参,成本是3400块钱,现在卖了7650块钱,这一减就是4250块钱啊!!暴利,绝对的暴利啊!!”

  许大海边走边看,还去路边的杂货店买了一些当地产的麻花吃一吃。

  名气更大的还是天津大麻花,不过温州这边也有一种小麻花,味道也挺好吃。

  许大海没急着往回赶,而是去车站买了去往乐清市柳市镇的票,去下面的乡镇转一转。

  在车站。

  每一辆从柳市镇回来的破旧客车上,都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的。

  听口音,大部分都是本地的,但也有很多燕京,冀省,鄂省,皖省,川省等等省份的人。

  还有的口音许大海也分辨不出来,说的又快,根本听不懂。

  “人真多啊。”

  看着乌泱乌泱的人潮,许大海头皮发麻,不由的嘀咕了一句。

  “哎,小伙子是第一回来吧?”一个老大爷叹了口气,说道:“现在的热闹劲儿与以前比差远了,以前可是有30万的销售员啊,现在才多少啊,哎”

  “30万?夸张了吧?”

  “嘿,你这小年轻还不信,你去打听打听……”

  老爷子也是个犟脾气,坐上小客车了还换到了许大海身边的座位,喋喋不休的说着。

  许大海静静地听着,偶尔问上几句,倒是让他知道了不少信息。

  去下面的乡镇,村子里走了走,许大海发现一些小厂子,家庭小作坊等等比比皆是。

  生产纽扣,针头线脑,老花镜,五金,食品,玩具,笔,衣服鞋包等等。

  五花八门,种类太多太多了。

  实力强一点的,可能会雇佣几个工人,小一点的,就是夫妻俩,或者是加上家里的老人一起干。

  “同质化也很严重,这一路看来,做纽扣的就不下上百个小作坊了。

  但是市场太大了,基本上能辐射全国,大量的销售人员靠着手提肩扛,坐着火车,汽车,轮船把货物卖向全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