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灵异悬疑 仵作七姑娘

第166章 龙窟死尸

仵作七姑娘 杨家六叔 15670 2024-03-05 12:55

  当李墨白在清晨的阳光下,又成功钓起第四条大鱼时,湖畔的宁静和欢乐,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

  那声音由远及近,充满了惊恐与绝望。

  “出人命了!李公子,李大人,快救命啊!”

  王猎户跌跌撞撞地冲向李墨白,脸上的惊恐与绝望交织在一起,鼻涕和眼泪混在一起,使得他本就细长而耷拉的眉眼,更显得滑稽而凄凉。

  李墨白平静地将他扶起,让他在水窠旁坐下。一株傲慢的红蓼轻轻戳着他的下巴,随着他因惊恐而不断抽噎的动作微微起伏。

  “你慢慢说,别着急。”李墨白的声音如同湖面上的微风,平静而温和。

  王猎户哽咽着,努力稳定着情绪:“我……我没有看清,但我真的害怕……就在骑龙山的龙窟里,那个人死得好惨……手里还抓着……龙鳞!”

  人群中的惊呼声此起彼伏,李墨白的眉头紧锁,他严肃地问道:“是你独自发现尸体的吗?可有人证?”

  王猎户急忙回答:“有!颜……颜姑娘就是我的人证。”

  “她在哪里?”李墨白追问。

  “颜姑娘……还在山上,守着那个……那个死者。”王猎户回答得有些结巴。

  “你竟然让她一人留在山上?”李墨白的声音中透露出隐约的愤怒,但他的脸上却带着一丝焦急。

  王猎户有些茫然地抬起头,他感受到了李墨白语气中的不满,但当他抬头看去,却发现李墨白的脸上,似乎还带着一丝焦虑。

  李墨白稍作思索,又转身对身旁一位穿着蓑衣的老者说道:“陈老,还望您……”

  “我省得,我省得!你放心,我这就去衙署通秉!小五子,大力,你们先随李大人上山,一切听李大人的吩咐!”老者打断了李墨白的话,立刻做出了安排。

  两名健壮的船工闻声立刻起身,一人抄起一根扁担,紧随在李墨白身后。

  “上山!”

  李墨白这一声喊,可谓一呼百应。不仅仅是那两个船工,一时之间,湖畔所有有力气的人,年纪稍长的,喜欢凑热闹的,甚至平时有些喜欢逞凶斗狠的人,也都纷纷响应,跟随着李墨白向骑龙山进发。

  甚至连一个说话都不利索的光屁股小孩,也想跟着大部队上山,却被自家婆母一巴掌打倒在地。

  小孩惊天动地的哭声,就像出征的战鼓,声声催人急,让原本吓破了胆的王猎户,也蹒跚着跟在队伍的最后。

  一行人陆陆续续地上山,在龙窟前停下。只有李墨白一个人,又大步向龙窟深处走去。

  龙窟内光线昏暗,让李墨白的眼睛有些不适,但那个娇小瘦弱的身影,却清晰地映入了他的眼帘。

  李墨白只看背影,就一眼认出那是颜七,此时她正在专心致志地验尸。

  她穿着的那件粗布短褐上衣,已被汗水湿透,紧贴在背上,更显得她肩胛骨突出。

  颜七神情严肃,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地上那人的后脑部位。她明显听到了李墨白走进龙窟的脚步声,却并未抬头。

  李墨白轻轻地吐出一口气,让自己的眼睛逐渐适应了周围的阴暗,然后转向地上那具平躺的尸体。

  那人的鞋子已经磨损不堪,显然穿了多年未曾更换,破损的鞋面上,还沾满了湿润的泥土。他身穿一件略显陈旧的青衣,双手交叠在胸前,长衣铺展开来,宛如一片天青色的湖面,覆盖在了地面之上。

  在这阴暗的环境中,李墨白注意到那人手中握着的东西在闪烁发光,形状如扇,大小如掌,正是王猎户所描述的龙鳞!

  随着视线的逐渐上移,死去之人的面容,也终于展现在李墨白的眼前。

  李墨白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惊讶地发现,这人竟然是……竟然是廖举人。

  仅仅两日未见,廖举人原本修剪得整齐的长髯,此刻竟显得有些凌乱,就如同指向青天的手指,仿佛在呼喊在倾诉。

  李墨白心中不免酸楚,若是当日寻得了他,是不是就可避免今日之惨剧呢?

  ……

  话分两头,却说那日,李墨白和颜七分别后,他又独自去了距离延兴府不远的廖举人家。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急需廖举人的亲自解答,才能解开他心中的谜团。

  廖举人的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游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兄弟三人,却为了让他这位长兄能够光耀门楣,不惜倾尽家财。

  经过艰苦的努力,廖举人终于在乡试中取得了亚元的成绩,让家人在乡亲们面前扬眉吐气。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家中的老父和二弟就相继因病去世,给廖举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为了照顾二弟留下来的两个年幼孩子,廖举人决定将他们接回家中,并允许弟媳改嫁。

  这样,加上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廖举人家中突然就多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这使得他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当李墨白刚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一个脸色憔悴的妇人牵着两个小孩,显得焦虑不安。

  “敢问这位大姐,您知道廖耀祖廖举人的住处吗?”

  那妇人被这一问吓了一跳,立刻警觉地打量起李墨白,同时把两个孩子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你找他做什么?”她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李墨白微微一笑,声音更加柔和:“前几日,廖举人应崔知府之邀,前往延兴府撰写告文,他的文采斐然,令人难以忘怀。我今天是特地来给他送润笔费的,希望嫂嫂能代为收下。”

  在妇人拉扯孩子的同时,李墨白已经从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身上,依稀看到了廖举人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确定了妇人的身份。

  看着手中那成色极好的银子,妇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之前的猜忌一扫而空。

  她热情地拉着李墨白就往村子里走,嘴里不停地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小哥儿。快,快到家里来喝口水。这天色这么黑,真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的话语颠三倒四,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和两个孩子吹出二里地去。

  这情景让李墨白看出,这家人平日里肯定没少吃苦,连白面馒头都难得一见。

  突然,那妇人又停下了脚步,一脸歉意地看向李墨白,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哥儿,真是对不起……我丈夫还没回来,我得在这里等他,他夜里视力不好,要是碰着摔着就糟了。要不,我让大宝领你去我家吧,他认得路。”

  李墨白低头看了看妇人手中摇晃的防风灯笼,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办完事情,该回去了。”

  “这怎么行呢?好歹回家喝杯热茶再走啊!”妇人想抓住李墨白往回拉的手,但又怕失礼,手僵在半空中,显得十分无措。

  李墨白轻轻握住了大宝的手,将它放入妇人冰凉的掌心中,温和地说道:“大宝,你就陪着母亲,在此迎接父亲回家吧!”

  说完,他又在孩子柔软的头发上轻轻揉了揉,随即转身离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在寒风中苦等丈夫归来的妇人,最终却要面临与丈夫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廖举人既然身负举人之名,缘何家境仍如此清寒?

  这里要解释一下,“举人”一词,源于汉代察举制度,时为被举荐者的尊称。

  至唐代,报考进士者皆称举人。宋代时,乡试得中者,始正式称举人,但仅具有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未得为官。

  明清时,举人地位才得以提升,可试会试殿试,或选择仕途。若未中进士者,可继续应试,入仕则具做官资格,待朝廷有空缺即可填补。

  明清时,举人多任知县候补知县或教育长官如教谕训导,亦有知府之职。

  故而明清时,中举则意味着可以从容踏足仕途。

  然而,我们的故事却发生在北宋时期,那时的举人,便没有如明清时期那样的含金量了。

  ……

  “你看,这是我在死者的衣袖中发现的!”

  颜七的声音如清风般拂过,将李墨白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他轻轻抬起头,目光落在颜七递来的物件上。

  那是一个圆形的罐盖,其造型之精巧,线条之优雅,令人赞叹。

  罐盖之上,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只狐狸伏卧其间,与树枝上一只大雁遥遥相望,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这与梅娘那芦雁草塘纹的宣德蛐蛐罐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刚好凑成了一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